◆ 商业模式:“本土+海外”双轮驱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波动,体系化解决方案&全周期运维管理打开增长空间
➢ 海外业务为军工企业提供较高毛利贡献,拉长周期看军贸业务能够有效平衡内需波动、突破单一市场约束。1)在2009年后的军费低增速时期,美国军贸转让量指标近15年CAGR保持4.3%增速,海外业务增长强化本土军工企业穿越周期能力。2)F-35军贸 在手订单量占比超30%,且单机价格显著高于当期美军采购单价,高附加值军贸产品成为盈利能力重要支撑。
➢ 军贸订单有助于装备产量提升,强化企业规模效应及按时交付率。1)F-35A是该项目中1/2/3级合作伙伴以及对外军售客户(FMS) 的主要采购机型,其批产规模效应显著。2)学习效应同步提升主力按时交付率提升以实现降本增效。以F-35为例,当总产量由45 架提升至90架时,每架飞机装配工时已降低到约70000小时,平均装配工时下降22%左右。
➢ 多产品及体系化解决方案&全周期运维管理打开增长空间。1)洛马公司搭建起“一平台多负载”和“一负载多平台”的自有产品 体系,实现模块化和通用化,同时通过与其他防务公司合作,打造通用、开放和范围更广的产品体系。2)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看, 军贸产品运维投入远高于采购成本,且运营维护的毛利率高于整机销售。3)我国军贸维保历经“事后响应保障”、“综合后勤体 系保障”和“全生命周期持续保障”三个阶段。
展开剩余83%◆ 需求驱动:地缘拉动全球军贸周期上行,国内军工集团抢抓军贸历史机遇
➢ 全球军费开支持续上行,地缘政治趋紧刺激全球装备交易量快速增长。1)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再创新高,欧洲及中东军费开支高达17.1%/15.3%;近二十年全球军贸交易量进入上升通道,俄乌冲突以来快速增长。2)俄乌局势不稳定下俄罗斯军贸出口量显 著减少,军机、装甲车及航发出现较大供给缺口。
➢ 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国内持续推动构建军品“内需+外贸”双循环新格局。1)各大军工集团抢抓军贸机遇,十四五末对军贸业 务发展做出部署规划。2)国内军贸迎来历史机遇,2000-2023年中国军贸出口量CAGR达10.4%、军贸出口量占全球比例从1.6% 提升至10.0%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宝盈优配-北京实盘配资平台-香港配资炒股-炒股配资之家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